物流概念本質的再思考
發布時間:2020-03-19 08:14:55
在目前對物流概念的理解和解釋中,有一些偏離了物流的本質。大件運輸一般是指大設備的運輸配送。大件是在重量、體積上占有優勢的物品,在運具上,大件物品有嚴格要求,不是一般的運輸車輛可以完成運輸的,需要用到特殊的運輸工具來完成。超限設備(貨物)是指裝載輪廓尺寸超過車輛限界標準;超重設備(貨物)是指車輛總重量對橋梁的作用超過設計活載。佛山物流公司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代,全球物流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現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珠三角物流公司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物流活動,將所采購的原材料到位,否則,整個生產過程便成了無米之炊;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實現生產的流動性。就整個生產過程而言,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的物流,通過降低運輸費用而降低成本,通過優化庫存結構而減少資金占壓,通過強化管理進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達到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對物流申報的把握存在偏差,注重物流活動的管理,而非物流活動本身;第二,對運輸與物流關系的模糊理解,簡單地將兩者等同起來;混淆了物流與計劃經濟時期的物流概念;第四,對物流的發展變化缺乏足夠的認識,不熟悉物流系統集成范圍的擴大過程。本文提出,正確認識物流概念的本質和內涵,應站在發貨人企業的角度,牢牢把握系統集成的主線,但物流研究和物流實踐可能有不同的視角。
一、問題的提出
雖然物流概念已經引入中國近二十年,但在實踐中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其中一些反映了物流本身的多樣性和發展特征,一些解釋和理解偏離了物流的本質。
概念是客觀事物本質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概念是定義和認識事物的基礎。對理論的系統掌握始于對相關概念的準確理解。如果對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就失去了相互溝通的基礎。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考慮這個問題。
第二,物流概念模糊不清的根源。
由于所處的角度不同,實踐中對物流活動的感受各異,加之物流宣傳上的混亂,導致了人們對于物流概念理解上的不一致。其中有些理解并沒有反映出物流概念的本質,而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物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1、物流定義的把握存在偏差。如果我仔細地閱讀有關物流的專業材料,就不難發現,20世紀50年代美國營銷協會或1990年代美國營銷協會的定義,物流的意義不是物質運動本身,而是物流活動的管理。
美國營銷協會在20世紀50年代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從生產階段到消費或利用階段的運輸和貨物處理活動的管理。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世紀90年代對物流的定義是: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半成品、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起始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
從以上兩個定義可以看出,定義本身表達的是物流管理,即物流活動的管理。如果我們孤立地看待物流活動,那么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從供應地流向消費地。這種活動或現象本身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不是在物流概念存在并引起我們的注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