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標準化還有多遠?
發布時間:2019-10-04 08:14:21
物流標準化還有多遠?
中國物流技術協會會長牟偉忠先生積極參與并主持了中國物流技術協會的工作,他說:“雖然有很多人關心和參與物流標準化工作,但物流標準化的現狀仍然很混亂。大件運輸一般是指大設備的運輸配送。大件是在重量、體積上占有優勢的物品,在運具上,大件物品有嚴格要求,不是一般的運輸車輛可以完成運輸的,需要用到特殊的運輸工具來完成。超限設備(貨物)是指裝載輪廓尺寸超過車輛限界標準;超重設備(貨物)是指車輛總重量對橋梁的作用超過設計活載。惠州物流公司實際上,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物流的存在。通過國際間的運輸,可以讓世界名牌出現在不同膚色的人身上;通過先進的儲藏技術,可以讓新鮮的果蔬在任何季節亮相;可以讓人們輕松地喬遷新居;多種形式的行李托運業務,可以讓人們在旅途中享受舒適的情趣。”他從物流標準化的角度制定了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他認為,如果大多數物流企業缺乏國家法律法規、多頭管理和發展水平不夠這三大瓶頸沒有突破,當前看似活躍的物流標準化工作的實際作用將非常有限,而這三大瓶頸又將是我國物流企業面臨的挑戰。他更多的作用是為未來幾年物流標準化的真正實施做準備。
法律法規缺失
“沒有法律法規為依據,推進標準化工作很難。”牟惟仲表示。可以說,缺少有強制效應的法律法規可算物流標準化過程中最大的軟肋。
目前,只有健康標準,安全標準和環境標準被列入國家強制性標準。現有的物流標準只是在推薦標準中設定了強制性規定。例如,物流行業的基本標準,如“資源術語”國家標準,雖然許多公司同意并實施,但并非強制性標準。
其實,安全標準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但是國家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只是作為推薦標準,而不是市場準入標準,所以企業并不重視。原因很明顯。用普通草繩或鋼絲繩包裝和捆綁比用特殊材料要便宜得多。企業不會自動增加自己的成本。
多頭參與協調難
與物流是個新興行業一樣,物流標準化也是一個新話題,也同樣存在多頭組織、多頭制定、多頭管理的麻煩。
20世紀90年代,國內物流業有了明顯的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國開始關注物流。事實上,早在那時,物流標準化的主題已被有關部門提上議事日程。
物流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沒有統一的國家管理部門,但相關的行業管理部門負責相應的方面的管理,同時各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聯席會議,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注意事項。如管理部門、發改委、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商務部等均參與物流行業的管理。物流設備領域的管理也大體相同。交通運輸工具屬于交通部管理。一些生產和運輸用輕型設備屬于機械工業部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屬于信息產業部等部門的管理。各管理部門正在制定標準。例如,條碼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是中國商品編碼中心,集裝箱標準的技術歸口單位是交通部科研院所,托盤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是科學的。鐵道部研究所。
“涉及的組織很多,很難協調各方的責任范圍,標準的制定也變得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