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信息化,追求標準,業務系統的完善
發布時間:2019-07-28 08:11:58
物流業的信息化,追求標準,業務系統的完善
2004年,物流總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比1991年下降2.7個百分點。佛山物流公司在當今的電子商務時代,全球物流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趨勢。現代物流服務的核心目標是在物流全過程中以最小的綜合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珠三角物流公司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物流活動,將所采購的原材料到位,否則,整個生產過程便成了無米之炊;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實現生產的流動性。就整個生產過程而言,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的物流,通過降低運輸費用而降低成本,通過優化庫存結構而減少資金占壓,通過強化管理進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達到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物流總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相應地,物流信息系統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這一增長并不是幾個百分點的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物流信息系統的好處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將勞動力成本降低到無法想象的水平。信息系統不僅帶來了人力成本的降低,而且帶來了倉庫管理模式的徹底變革。
在物流行業,中海物流和中遠物流是兩家獨特的物流公司,也是行業中的優秀企業。雖然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同,但它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卻相似:它們都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而它們的IT部門后來獨立地以公司的形式為集團服務。
盡管他們的IT經理們正在自己的崗位上探索公司的IT道路,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為中國的物流信息化提供一個模式。
中海物流:追尋標準
中海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物流)是中國海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前身海福發展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福田保稅區注冊成立,是區域第一家開工建設并投入運營的物流公司。自1995年正式運營以來,它一直保持著超過30%的年增長率。商品總量和進出口連續幾年在保稅區物流企業中排名第一。
1998年,中海物流承擔了IBM國內工廠的電子零件分銷業務。世界上第一個從海外到國內工廠的電子材料的JIT分銷業務模式被稱為“多對一”分銷模式。 2000年,中海物流在中國多家工廠的多個海關辦事處提供美能達的電子零件分銷業務,并建立了一個稱為“多對多”分銷模式的領先精細分銷業務模式。與此同時,NEC,LG,TOSHIBA,HP,PANASONIC,聯想,華為等知名跨國公司都委托中國海運物流提供物流服務。 2005年,中海物流投資2億元收購山東萊州港,海淼港等項目,在企業網絡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到目前為止,經過10年的努力,中國海物流已經從一家提供簡單倉儲服務的倉儲企業發展成為一家擁有600多名員工、總倉儲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不同類型的250多個大型綜合供應鏈服務商。運輸車輛PES,年營業額約2億元,是國內知名的綜合供應鏈服務商。
中海物流在業務和規模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獲得了眾多的社會榮譽:1998年12月,中海物流在國內物流企業中率先獲得ISO9000國際物流認證;2002年中海物流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命名為"中國物流實驗基地";2004年中海物流被評為中國百強物流企業,位列第3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