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綠色”需要多方合作
發布時間:2019-07-20 08:12:19
物流業“綠色”需要多方合作
自2017年以來,中國的許多物流公司都在綠色物流領域進行了創新。整車物流包裝是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珠三角物流公司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物流活動,將所采購的原材料到位,否則,整個生產過程便成了無米之炊;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實現生產的流動性。就整個生產過程而言,實際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動。合理化的物流,通過降低運輸費用而降低成本,通過優化庫存結構而減少資金占壓,通過強化管理進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達到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例如,新人和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在廈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綠色物流城市;京東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綠色物流基金;蘇寧于4月份在SF推出了一個共享快遞箱,通過飛行計劃和其他措施節省了2,000噸航空燃料;郵政EMS采用信息化和智能調度系統來指導快遞的送貨路線,這些小綠色逐漸成為原有的趨勢。
近年來,我國綠色物流發展明顯加快。在最近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城市物流發展年會上,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方解指出,綠色物流是必然的選擇,國內物流企業也進行了許多創新,但綠色物流是必然的選擇。S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平面工程。臺灣和一家企業可以獨立完成,這需要政府、快遞企業、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和承諾。
客觀約束讓物流不得不綠
綠色物流是當前發展的主流。新常態下的資源和環境限制使物流業必須是綠色的。方偉說。
從經濟環境的角度看,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還在不斷擴大。2017年初,英國石油集團發布的《英國石油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指出,到2035年,中國仍將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5%以上,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凈能源進口國,中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度將從201年的16%上升。2035年為5%至21%。能源已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2016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環境承載力已達到上限,環境污染的存量和增量還在繼續,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尚未從根本上顯現。資源共享。
從政治環境來看,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之一,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十九大報告更是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論述,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并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從價值、理念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支撐。 從技術環境來看,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三部委自2014年開始聯合發布《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科技裝備目錄》,引導我國環保科技和服務向專業化、多元化和市場化轉變,我國環保產品質量和性能大幅度提高,有些還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物流行業具備綠色發展的技術條件。
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服裝到環保,從民生到生態,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保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它還使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更加多樣化,獨立和開放。企業的綠色發展已成為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